近日,上海试点开展的不动产信托登记落地两单业务,标志着我国不动产信托运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到家庭财富定向传承、银发老人特殊需求等普惠金融领域。继北京、上海之后,广州、厦门两地也相继开展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。什么是信托?和银行理财有何不同?信托行业还存在哪些问题?一起来看本期快问快答↓↓↓
问:什么是信托?
答:信托是一种财产管理制度,委托人将资产托付给受托人,受托人根据委托人意愿,代为管理受益人的利益。这里的受托资产,可以是现金,也可以是房产。
信托可能包括设立费用、管理费用等,收费规则根据信托类型、资产规模、信托复杂程度以及所在司法管辖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,有些特殊情况也会不收取费用。
问:信托机制有哪些优势?
答:信托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财产独立性和他益功能。
委托人将不动产等设立信托后,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,能够对抗第三者债权。而在家庭财富传承等场景中,与法定继承、遗嘱、赠予等方式相比,它也能够更有效解决婚姻财产分配纠纷、继承顺序异议、遗嘱生效风险等问题。
通过设立信托,委托人能够提前安排、定向分配自身财产;受益人可以按照约定兑现权益,也能防止挥霍、纠纷等因素阻碍其获得相应保障。
上海市两单不动产信托登记试点案例中,委托人涵盖中青年群体与高龄老人,体现了信托机制适应不同年龄层差异化需求的灵活性;委托房产类型包含商办物业与居住房屋,展现了试点工作对“多场景覆盖”的探索;信托目的则拓展至独居养老、房产定向传承、财产隔离等多个维度,凸显了不动产信托服务民生需求的广阔空间与潜力。
问:和银行理财有何不同?
答:信托建立后,基于信托财产独立性,当委托人和受托人遭遇债务或破产清算,信托财产都不会受到影响,受益人的权益都能得到保障。
另外,信托相当于一个超级账户,房屋和现金可以装在一起打理,委托人利用一个工具即可便利化地管理所有资产,实现综合财富管理。
问:还存在哪些问题?
答:中国信托业协会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末,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达29.56万亿元,信托行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子行业之一,但目前信托业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托登记制度,这既不利于规范信托产品的信息披露,也不利于信托财产权属关系的认定和信托产品的市场化流转。
具体到不动产信托登记上,税收优惠问题备受关注。比如,在北京,财产登记的文件包括契税完税证明,但目前尚不清楚需要提供的是委托人的完税证明,还是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出具的完税证明,所以在登记环节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的相关规定尚不清晰。
专家建议,从立法层面完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,明确信托登记的具体操作规则、程序和要求,使其与现行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有效衔接。同时,修订信托法和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,为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。针对信托财产登记环节的重复征税问题,建议出台专门的信托税收政策,明确信托财产在设立、存续和终止阶段的税收处理规则,避免重复征税。
来源/综合经济日报(记者李治国)、上观新闻、经济参考报
在线配资门户官网
同花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