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更替,而宋朝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王朝配资网上炒股配资,不仅以经济繁荣著称,还以独特的宋词文化闻名。至今,民众对宋朝的印象多是高雅而低调的。
宋朝的建立始于赵匡胤,他通过集中兵权,成功建立了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权。然而,虽然宋朝避免了外戚干政和女性摄政的问题,但在一些权力斗争上,依然有许多令人费解的事件发生。例如,宋哲宗在位时,曾一度考虑废除祖母高太后的权力,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?难道高太后的权力已经威胁到了宋哲宗的统治地位?
宋哲宗赵熙是宋神宗的第六子,而他并非正宫所生,而是德妃所生。虽然他并非嫡长子,却在祖母宣仁皇太后的支持下顺利继位。宣仁高太后原本是宋英宗的皇后,在宋英宗统治期间并未成就什么伟大事业,只是为其亲生父母正名,然而其与宋英宗的婚姻却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典范。
展开剩余79%宋英宗寿命较短,宋神宗也未能长寿。元丰八年,宋神宗健康状况急剧恶化,且高太后多次在大臣面前公开赞扬自己的孙子赵熙,说他性格稳重、聪明。赵熙一直陪伴父亲,专心抄写佛经,祈祷父亲早日康复,也因此被誉为最孝顺的孩子。高太后甚至将赵熙抄写的佛经拿出来给大臣们展示,引发了他们的称赞。
不久后,高太后便宣布赵熙成为继位的接班人,年号元祐,赵熙当时仅9岁。高太后开始掌控政权,进行所谓的“垂帘听政”,这一政权形式延续了长达8年,后人甚至称她为“女中尧舜”。高太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,然而,她对政治改革的态度却显得过于保守。宋神宗在位时推行了一系列变法,而高太后对此一直持反对态度,认为这些改革只会加剧百姓困苦,甚至在宋神宗面前多次指责王安石的变法。宋神宗虽未回应,但高太后依然没有停止干涉。
当高太后掌握大权后,立即召回了司马光,而司马光正是最坚定的反对者之一。他上任后,不仅全面废除了新法,还开始抨击宋神宗的政策,将十多年来的愤懑一一倾泻。与此同时,宋哲宗对于父亲变法的理念一直深感认同,甚至崇拜父亲。然而,刚登基时,年幼的他缺乏主见,只能任由高太后推翻父亲的心血。
高太后虽然宣称自己并不渴望掌权,但在实际操作中,却迟迟不肯放权给赵熙。赵熙身为帝王,却无法在朝堂上发表任何意见,大臣们常常以“皇帝年幼”为由,完全听命于高太后的决定。高太后的许多做法令赵熙心生不满,其中最严重的是,她对赵熙生母的待遇。作为皇帝的生母,按理应得到太后的尊敬与封号,但高太后却因其出身较低,只愿意将其封为“太妃”。这一决定让赵熙感到愤怒,特别是当他长大后,他开始为生母修建宫殿,并亲自安排她出宫,显现出对高太后处理的强烈反感。
此外,高太后过于严格地控制着赵熙的生活,她限制赵熙与外界的交流,并派出多名年长宫女监督他的作息,防止他迷恋女色。有一次,赵哲宗的乳母试图为宫中的某位大臣辩护,结果被高太后严惩,这一事件震慑了宫中其他人,最终大家都不敢再干涉朝政。然而,这一做法显然对一个十几岁的年轻皇帝来说是不公平的,这让赵熙愈加心生不满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赵熙在内心深处积压了许多对高太后的不满。当他17岁时,本应开始独立处理政务,但高太后依然坚持垂帘听政,甚至在他与她发生冲突时,大臣们也总是倾向于支持高太后的决策。这种情况让赵熙的愤怒日益加深,也让他在后来亲政时,毫不留情地打击了高太后阵营的官员。
高太后去世后,宋哲宗终于得以摆脱她的影响,开始了自己的改革。首先,他取消了司马光的谥号,并命令毁掉为他所立的“忠清粹德”的牌匾,显现出他对这个曾经反对变法的老臣的极度反感。随后,许多大臣开始劝他废除高太后的尊号,尤其是邢恕等人,他们认为高太后曾有过立“雍王”之心。虽然宋哲宗心中有废除高太后的想法,但由于其母亲和向太后的坚持,他最终没有采取行动。
尽管如此,宋哲宗还是对高太后遗留下的政治遗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清算。在他临终时,后悔废除发妻的决定,但为时已晚。此时,政治的风云已经完全改变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同花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